浙農林大新聞網訊 10月26日至31日,由校農林碳匯與生態環境修復研究中心與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國際生物質炭協會共同舉辦的第二屆生物質炭生產、檢驗及應用國際培訓班(2nd International Training Course on Biochar Production, Testing and Application)在我校舉辦。共有來自以色列、加拿大、美國、新加坡等21個國家和地區的45名學員參加培訓。
副校長金佩華,國家外專局教科文衛專家司計劃處處長王嵩,國際生物質炭協會副主席、生物質炭生產、檢驗及應用國際培訓班發起人Dr. Stephen Joseph,以及農林碳匯與生態環境修復中心主任潘根興、環境與資源學院院長姜培坤、校國際交流合作處負責人等出席于26日上午舉行的開幕式。
金佩華代表學校對參加會議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并指出舉辦此次培訓班對全面推介生物質炭產業技術,推動學校在生物質炭領域與國際合作交流的步伐的重要意義。王嵩充分肯定了近幾年我校在國際合作交流上所取得的成績,希望學校以本次培訓班為契機,進一步推動生物質炭等相關領域的國際合作,為解決我國的土壤污染問題做出貢獻。Dr. Stephen Joseph向學員們介紹了生物質炭生產、檢驗及應用國際培訓班的宗旨與發展歷程,并對此次培訓提出了自己新的期望。
本次培訓班為期七天,采用課堂講學、實驗設計、野外考察等多種培訓模式,注重實際操作性和解決生物質炭在農業中的實際應用問題。學員們在培訓期間不僅能親身體驗利用秸稈制作生物質炭的全過程,而且能親手測定生物質炭的物理化學特性和觀察生物質炭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效果及對植物生長的促進作用等內容。通過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將使學員們進一步加深對生物質炭生產,檢驗和應用性的了解。
此次國際培訓班為來自世界各地的生物質炭領域人員搭建了相互交流與學習的平臺,促進了中國生物質炭科學與技術走向國際,為進一步加大國際合作和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也是我校農林碳匯與生態環境修復研究中心“五個一”平臺建設的重要舉措,中心今后將在碳匯與修復領域方面進一步增強國際合作,提升研究平臺。
(農林碳匯與生態環境修復研究中心 王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