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浙江林學院動物科學系教授周圻等科技人員在臨安的清涼峰上發現成群華南梅花鹿以及偷獵的血跡,周圻等人呼吁,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對華南野生梅花鹿進行保護,否則這一稀有物種將有滅絕的危險。
“華南野生梅花鹿又稱江南梅花鹿,主要分布在浙江臨安的清涼峰地區,現存總數不過
幾百頭,與野生大熊貓同樣珍稀!”周圻說。
據介紹,歷史上曾生活在以我國為主的13個梅花鹿亞種大多已絕滅,而四川亞種和華南亞種得以幸存。我國現存的野生梅花鹿被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列入附錄Ⅰ種(瀕危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盡管清涼峰具備了野生梅花鹿生存的最佳環境,但按生存種群理論,一個大型鹿科動物如只有較小的自然種群,就無法保持基本的環境適應能力和繁衍后代的能力。為此,專家呼吁徹底杜絕偷獵外,應盡快采取有效措施擴大華南梅花鹿的種群。否則,這一稀世之寶就會喪失進化能力而走向衰退,以致滅絕。
周圻認為,對華南梅花鹿這樣的大型瀕危野生食草動物的保護,有效的辦法不是人工圈養,也不是野放,而是介于圈養與野放之間的一種飼養管理模式:半生態飼養。基本方法是:在保護區內建圍欄,飼草豐盛時動物在圍欄牧地內自由采食,飼草短缺時動物到相對集中的地域補飼。這樣,華南梅花鹿在生長環境中有充分的飼草選擇、有足夠的運動量,使之能保留野性且機體發育好、抗病力強、存活率高,也便于觀察、開展實驗研究。
據悉,半生態飼養的模式在國內已有成功范例。我國珍稀野生鹿種麋鹿和海南坡鹿分別在江蘇大豐國家級保護區和海南大田國家級保護區內,均由最初的幾十頭發展為1000多頭,采取的就是“圍欄半生態飼養”模式。
http://www.gmw.cn/01gmrb/2006-02/05/content_368868.htm 《光明日報》: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