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浙江日報》“新學期 新理念 新生活”欄目以 《浙江林學院:人文校園人本關懷》為題報道我校教育、教學、管理新理念 。
報道全文如下:
浙江林學院:人文校園人本關懷
今年浙江林學院開學創下了幾個該院歷史的新紀錄:入學新生最多,新生層次最高,新生生源地覆蓋面最廣,使林學院一舉躋身于萬人大學的行列。
浙江林學院的新校區已經完成了第一、二期20余萬平方米的主體建筑,美麗的校園宛如一個生態公園。邁入大門,展現在你面前的是一個弧形的大“?”,這是校園主干道——銀杏路,她仿佛在悄悄提醒每一位跨入校園的學子思索:“我是為什么而來?”……校區的設計有鮮明的特色,整個校園處處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每一條路、一灣水、一幢樓、一片景都浸淫著育人的理念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該院后勤處鮑濱福處長說:“不僅要讓學生覺得漂亮,還要讓學生住得舒服。”為此學校不僅在建造學生公寓時征求多方意見不斷完善功能,而且在校園網上開通了后勤服務總公司的專門網頁,,學生的每一條意見都會得到及時的回復。
林學院體貼的人本關懷更體現在整體的教學管理上,按教務處長石道金的話來說就是要“因材施教”,雖然這對于一個萬人大學來說并不容易。學院用20多萬元引進的教學管理系統在新學期將全面開放,通過上網,你就可以一目了然全校的教學計劃和各種教學管理文件,輸入代碼,你可查詢學生課表、學生成績、教室課表、教師課表并申請選修課程。你還可以進入網上課堂,進行網絡自學。林學院的英語教學打破常規的行政班級課堂,而實行分級教學,針對學生的英語基礎情況教學,避免了“一刀切”。同樣計算機課程也有免修制度,學生只要能通過專門的網上考試,就可以申請免修計算機基礎課程,空出更多的時間補充自己需要的知識和能力。能力是學校的培養的目標,石處長把它分為四個學年的四個階段:自學能力的培養、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參加科研活動和專業基本能力的培養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林學院的新生一進校園,頭一道“特色菜”就是“學會學習”課,專業學科的負責人和資深教授將為新生介紹中學教學與大學教學的區別,專業發展的前景和需要具備的素質,幫助學生了解大學教學的特點和規章制度,明確學習目的。據了解,該課開設以來深受學生歡迎。
記者 陳櫻之 通訊員 胡祖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