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浙江日報》頭版以“農民點‘菜’ 學生送‘餐’”為題報道了我校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活動。報道全文如下:
農民點“菜” 學生送“餐”
“我們這里需要楊梅種植技術,希望你們能夠選派相關的教授、大學生前來指導?!?
“我們這里的柿子只開花不結果,不知是什么原因?希望林學院的大學生能給我們開個短期培訓班。”
“我們這里信息閉塞,好多種植、養殖專業戶想學電腦,不知道你們能不能組織學生前來幫我們培訓一下?”
……
連日來,浙江林學院暑期社會實踐辦公室的“實踐熱線”真正成了熱線,全省許多鄉村紛紛打來電話,要求林學院組織大學生送科技、文化、衛生下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和往年不同,今年浙江林學院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近百支服務團一改過去學校安排什么學生實踐什么的傳統,突破實踐內容單調、活動范圍狹小的“瓶頸”,采取農民點“菜”,學生送“餐”的實踐方式。早在暑假開始以前,浙江林學院就向前幾年曾經開展過社會實踐的鄉鎮和部分林業大縣、貧困縣發出消息,征集社會實踐的項目。各地農民均可以將自己在農業、林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反饋給林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部門。林學院根據群眾的需要,組建相應的“三下鄉”服務團。目前,全校組建的50支校級服務團和數十支院級服務團均被各地訂購一空。
浙江林學院學子不怕苦、不怕累,用學到的知識為農民服務,使農民群眾享受到了“三下鄉”帶來的實惠。
(通訊員 陳勝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