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浙江日報》第二版“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欄目刊登了“生態需求是社會對林業的第一需求”的文章,報道了我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齊生教授對浙江生態林業的看法。全文如下:
生態需求是社會對林業的第一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齊生點評浙江生態林業
隨著我省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步伐的加快,如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發揮林業在生態建設中的關鍵作用,已日益成為焦點,為此筆者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林業大學教授、浙江林學院院長張齊生。
張齊生在對我省的林業概況作了簡要分析后說,浙江的森林覆蓋率已達59.4%,名列全國前茅:全省林業行業社會總產值位居全國各省市區首位:5000萬畝生態公益林建設全面啟動,生態省建設有著濃厚的基礎。
張齊生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態需求取代了木材需求,成為社會對林業的第一需求。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森林生態體系建設不好,其他生態建設也無從談起。因此,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是浙江省生態建設中關鍵的一環。
張齊生認為,我省的自然條件對于恢復森林植被極為有利。我省雨量充沛,分布均勻,江河水流供應充足;氣候條件優越,無霜期長。同時,我省經濟發展速度快,又是較早提出生態建設的省份,政策健全,措施完備。但同時,我省的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我省森林以馬尾松、杉木為主,松木占絕大多數,天然闊葉林和大樹比重小,可伐資源少。
張齊生指出,我省生物多樣性豐富,必須按照不同類型進行保護,尤其是在大江大河上游等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區更要注重保護;林業產業發展要抓好生態體系和產業體系這兩翼,“以產業促進生態,以生態帶動產業”;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護的關系,既要加快經濟發展,又要注意保護林業生態。
張齊生說,林業是一項公益事業、基礎事業,離不開公共財政的投入。政府部門要加大對林業生態建設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動員全社會力量辦好林業,以實現“建萬里綠色通道,創千億林業產值,造浙江秀美山川”的目標。
通訊員 趙龍扣 孫琦琰 記者 章建民